今年5月20日至22日,一场近年来规模罕见的省政协委员集体考察活动在汕头举行。考察团一行70多人,由广东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唐豪和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常委、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率领,在汕头先后参观了海湾新区规划展示馆、中国卫星航天技术展示厅、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侨批文物馆、汕头大学等地,并深入多个重点项目和企业实地调研。唐豪表示,这次活动说明汕头对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戴德丰也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粤东、汕头发展,汕头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谋求城市发展,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当前的汕头充满商机,发展前景良好。
汕头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随着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汕头赋予更高要求、更重责任:要闯出一条新型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要靠“三个抓手”——交通网络外通内连、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振兴崛起。面对机遇与挑战,汕头正全力构筑改革创新发展新平台,努力打造汕头经济特区升级版。
“侨”“特”结合凝聚特区新优势
与深圳、珠海、厦门一起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汕头,过去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加快发展任务繁重。表现在为人地矛盾和资源制约瓶颈突出:全市人口密度达2565人/平方公里,为全省的4.4倍、全国的18.3倍;但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不到广东平均水平的1/2,只相当于全国的2/3左右,只相当于全国的2/3左右,城市地位尴尬。
“在特区政策弱化和周边城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下,汕头面临的挑战可以说前所未有。”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说,但前些年汕头发展速度慢一些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意味着未来有创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继特区全域化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汕头新的战略定位——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这非常切合汕头的实际情况。汕头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
“在当下,不发展、慢发展都意味着后退,我们只有拿出不甘人后的斗志,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鼓足干劲、奋起直追,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跨越。”陈茂辉说。
去年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出台之后,陈茂辉和汕头市市长郑人豪便多次带队赴省进京,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取得较好成果。去年,汕头市共获得中央、省转移支付补助88.02亿元,列入201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共49项,总投资1194亿元,项目数为历年最多。
在全力争取外部支持的同时,汕头市也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汕头的自身优势,推动振兴发展。
在汕头市龙湖区出海口,一片宽阔平整的填海基地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里将投资300多亿元,打造东海岸新城。”汕头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东海岸新城是汕头正全力推进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部分。打好“侨”牌,是汕头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明智抉择。
汕头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只有做好“侨”和“特”的深度融合,汕头才能打造理想的特区“升级版”。
为此,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提出,在480平方公里的海湾新区中,拿出3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通过政策创新先行先试,打造面向国际、服务华侨、拉动全市的重大战略平台,构建面向华侨华人的金融服务重要平台,面向全球的国际采购和商贸物流中心,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基地。重点推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华侨华人资产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引导潮商组建多种类型的潮商基金抱团发展、反哺桑梓,凝聚本地、国内、海外三个方面的“汕头人”,共同建设家乡。
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设想,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展华侨产业投融资试验。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对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给予支持,相关方案已经报送到国务院。
在打好“侨牌”的同时,汕头也在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去年,科研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宣布与汕头大学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项目选址汕头。汕头将无偿划拨520多亩建设用地,与广东省共同投入9亿元用于学院校区建设和前期办学,学校今年就将展开招生。
大会战铸造立体交通新格局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所在。汕头要加快发展,必须下决心突破交通落后这个“硬伤”,加快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这已成为汕头全市上下共识。去年年初,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大意义,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作为特区“扩围”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区域交通航运中心,在全省率先启动交通建设大会战。随着一批在建项目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启动、一批规划项目全面提速,汕头交通建设掀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汕头交通大会战中,高速公路建设是主战场。据了解,本次纳入大会战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约261.45亿元。目前,汕头境内已有4条高速公路——汕揭、汕湛、潮惠、揭惠同时铺开建设,除了2009年已动工的汕揭高速汕头段外,汕湛高速、潮惠高速、揭惠高速公路汕头段都是在去年下半年陆续开工建设的,里程合计约108.2公里,总投资逾150亿元。截至2014年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0.8亿元。据悉,这4条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后,将和深汕高速和汕汾高速形成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与此同时,厦深铁路主线去年12月开通运营,开通以来,运输旅客达368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到201%,被称为“中国铁路史上最火爆的线路”。
作为该铁路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梅州至潮汕铁路引入汕头的唯一通道——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及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项目的进展,也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率领部分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视察时表示,省人大将全力配合,争取尽快促成进汕头联络线建成通车,让老百姓满意。
除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外,南澳大桥、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等备受外界关注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2009年4月开工的南澳大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0%,主体工程量完成96%。预计大桥将在7月合龙,10月建成通车。
为做好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的服务配套工作,南澳县正加快大桥两侧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岛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今年将启动全长64.9公里的环岛公路大修以及各镇主干道全面升级改造等。
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是汕头港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可为广澳港区规划的36个2万—15万吨级大型泊位提供掩护,是广澳港区全面开发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截至今年3月底,外东防波堤堤身主体已推进至外海约0.6公里处,西防波堤堤身主体已推进外海约2.5公里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049万元。
随着这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陆续建成,汕头正加快实现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各种运输体系的有效衔接,全面融入粤东1小时生活圈,珠三角、厦漳泉3小时经济生活圈。
扩能增效抢占战略产业新高地
工业强则经济兴。汕头要实现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必须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早在去年年初,汕头市便出台了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意见,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加坚定了汕头市委、市政府抓好园区建设的决心。
在人多地少的汕头,只有发展园区经济才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针对汕头目前产业园区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汕头市在今年又制定了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实施方案,通过重新规划整合,调整园区布局和产业定位,集中资源打造10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
据介绍,这十个重点园区是汕头保税区、南山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南纺织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汕头高新区、汕头东部新兴产业工业园、汕头工艺玩具创意工业园、金平工业园和龙湖工业园。
此外,汕头还将以“特色鲜明”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初步规划建设汕头针织内衣工业园、汕头家居服工业园、汕头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春天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汕头高端游艇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7个园区,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超前谋划汕头未来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同时,汕头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实施了“四大产业计划”、“五个100”工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其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引人注目。比如与中核集团合作建设覆盖锆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国锆城”,列入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中国航天集团合作,建设北斗导航和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基地;依托5条国际海底光缆在汕头登陆的优势发展大数据业务,与北京世纪互联公司合作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汕头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与中国移动合作投资45亿元建设的粤东区域生产中心已经落成;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和本地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节能环保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
目前,汕头星湖城(资料 论坛 图库 动态 点评)商业综合体、龙光喜来登酒店已投入运营,苏宁电器广场(资料 论坛 图库 动态 点评)、百脑汇数码广场、正大广场、华润万家、长平新一城(资料 论坛 图库 动态 点评)、猛狮国际广场(资料 论坛 图库 动态 点评)、潮南巴比伦商贸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宝奥物流城加快建设正大配送中心、货物超市和国际玩具城已完成一期招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骨干企业迅猛发展,苏宁易购粤东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工建设,全市应用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交易规模超400亿元,增长超50%,增速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年底,汕头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5.6∶52.2∶42.2。
扩容提质构建“一湾两岸”新空间
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决定提出,要做大做强粤东西北的地级市中心城区,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有效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抓住这一新机遇,汕头去年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中心城区“一湾两岸”为核心,构建紧凑、高效、生态、弹性的“一核多组团”生态带形都市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中心、交通航运中心、文化科教中心、旅游休闲中心。一方面继续实施“北优、南拓、东扩、西联”战略,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另一方面,积极建设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几个城市副中心组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口的集聚度,打造高质量的“辅城”。
如今,汕头这座海滨城市的腾飞之翼正徐徐展开:
作为潮商总部基地的珠港新城,已认定两批共54家总部企业获得入驻珠港新城总部经济区资格,会展面积4万平方米的国瑞会展酒店动工,中国卫星航天技术展示厅建成投入使用。
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建设的粤东物流新城,土规调整修改方案经省政府审定批准,启动征地工作。
濠江新城完成南滨片区项目工可和市政规划编制,启动土地一级开发,中轴线景观工程启动建设。
东海岸新城累计完成投资约70亿元,基本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和抛石海堤24公里,首期约495亩土地实现挂牌出让,中山东路东延段、滨江大道基本建成,项目部分市政道路以及新津河、外砂河大桥工程提前启动建设。
西部生态智慧新城项目逐步推进,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编制,项目投资合作主体招标工作方案已经审议通过。
今年5月底,汕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汕头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施方案》,未来大特区的蓝图由此揭开。
方案提出,在现有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的基础上,将东海岸新城纳入中心城区,增加面积约24.31平方公里,作为汕头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空间载体。
在总体空间安排上,汕头市将围绕建设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城市中心的聚集和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城区“北优、南拓、东扩、西联”的扩容提质战略,规划建设汕头海湾新区和西部生态新城。北部重点建设珠港新城和粤东物流新城;南部加快推进濠江新城开发建设;东部全面推进东海岸新城建设;向西主动连接潮州、揭阳,建设西部生态智慧新城。
到2020年,汕头中心城区主要发展指标和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00万左右,建设用地面积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占市域总人口达到35%左右。
发展报告
在去年7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中,汕头被定位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粤东地区中心城市。1年来,汕头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发挥汕头经济特区、对台、侨乡、海洋等优势,加快汕头海湾新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扩容提质,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汕头。去年,汕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65.9亿元,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更是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汕头市GDP增幅达到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数说亮点
●2013年,汕头全市生产总值1565.9亿元,增长10%;来源于本市的财政收入277.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12.11亿元,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额784.67亿元,增长28.2%;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671户,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134户。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30.16亿元,贷款余额971.93亿元,分别增长10.7%、19.7%。
●2013年汕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97元,分别增长10.9%、1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物价保持平稳。新增城镇就业6.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农村劳动力培训2.53万人,转移就业5.4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8.8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9.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52.42万人、养老保险185.48万人,完成社保卡发卡437.5万张,基本实现社保卡全覆盖。
●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GDP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
●2014年,汕头市年度投资现代产业项目68项,总投资3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亿元;安排前期预备现代产业项目19项,估算总投资339亿元。
●汕头纳入交通大会战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约261.45亿元。其中汕湛高速、潮惠高速、揭惠高速公路汕头段都是在2013年下半年陆续开工建设的,里程合计约108.2公里,总投资逾150亿元。截至2014年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0.8亿元。